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7 00:32:58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金冥羽
“不只要能上學,還要能上好學”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提出將逐步免除學前教育保育教育費。
具體而言,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將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而對于在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則參照當?shù)赝愋凸k幼兒園免除水平減免。文件中還提到,“財政部、教育部將統(tǒng)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研究適時完善免費學前教育政策”。
學前教育作為正規(guī)教育的起點,成本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家庭的生育決策。業(yè)內的一種普遍猜想是,隨著此次舉措推進,免費學前教育有望逐步向三年邁進。
事實上,此前我國不少地區(qū)對免費學前教育已有探索。早在10余年前,陜西等多個省份就曾推動“13年免費教育”,還涌現(xiàn)出神木這樣頗具代表性的案例。
不過,此前各地的探索重在“免費”,而如今我們要關注的,已不僅僅是“免費”這么簡單。
延長免費教育年限,過去一直是各省份自主探索的內容。
較早的一個“爆發(fā)點”出現(xiàn)在2011年。當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省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外發(fā)布,提出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陜西全省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實施范圍為全省所有公辦和民辦幼兒園。
圖片來源:新華社
同年,內蒙古計劃在3年內實現(xiàn)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河南新鄭等部分縣市開始推行12年免費教育,同樣將免費的范圍擴大至高中三年。
時間推進到2016年。在各省份“十三五”規(guī)劃開啟的節(jié)點下,更多省份加入這一探索,陜西再次成為先行者。根據(jù)其當年政府工作報告,陜西將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從學前一年到高中三年全部覆蓋。與此同時,西藏、青海開始推行15年免費教育,而新疆和云南迪慶、怒江等部分市州推行包括學前兩年的14年免費教育。
總的來看,與大部分先行探索的事項不同,在全省范圍延長免費教育年限上,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反而走在了前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指出,當時,這些省份重在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通過省級財政統(tǒng)籌支持,可以緩解當?shù)丶彝ソ逃С鰤毫Γ嗳私邮軐W前教育和完成高中教育。相比之下,先發(fā)地區(qū)不僅有更高的支付能力,而且對教育也有更高的要求,難以通過基礎水平的教育供給滿足。
與之并行的是有關“義務教育”年限是否延長的討論。2013年,面對外界傳言,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我國普及義務教育時間較短,基礎比較薄弱,經濟實力仍然有限,現(xiàn)階段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條件還不具備。
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次國家“下場”,意味著我國正步入全新階段。
表面上看是人口發(fā)展的需要。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王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當前,我國人口呈現(xiàn)出少子化、老齡化以及區(qū)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基礎教育學齡人口規(guī)模呈現(xiàn)出有降有升、梯次達峰的態(tài)勢,其中,學前教育學齡人口已在2023年達峰,逐步持續(xù)減少。
往深層次講,更有賴于我國教育供給能力的提升。
在熊丙奇看來,隨著義務教育的推進,外界對于教育的“優(yōu)質均衡”要求更高,“不只要能上學,還要能上好學”,為此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果教育的優(yōu)質均衡尚未實現(xiàn),追求免費很難起到實質作用。一個例子是,個人投入資金最多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雖然“免費”,但是各類培訓班的開銷不低。
而到現(xiàn)在,由于我國經濟水平邁上新臺階,疊加少子化的影響,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不僅可以為更多家庭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支出“兜底”,提高生育意愿;同時也能夠為更少的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有人計算,僅對于學前一年的減免,最高可能達到近萬元,比大學一年學費支出還高。
而隨著免費優(yōu)質教育推開,也可能帶來更多轉變。
圖片來源:新華社
去年11月,“神木實驗中學年薪50萬招老師”的話題走上熱搜,也讓神木這個十余年前就開始推行15年免費教育的縣級市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鈔能力”同樣體現(xiàn)在神木全縣在教育上的投入——2021年至2023年,神木投向基礎教育的經費累計達到72.75億元,每年都超過了20億元。據(jù)報道,神木在基礎教育上一年的開支,相當于一個貧困縣一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在這背后是一筆“經濟賬”。去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中提到,陜西省層面的免費教育探索幾年前悄悄退出了公眾視野,相比之下,神木就成了“洼地”。
神木教體局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神木在校學生中有1/3來自外地,他們享受免費教育,也帶動居住和消費的需求,相當于通過教育補貼,換得外來人口流入,創(chuàng)造每年上千億元的價值。
神木也是近年來西部地區(qū)少有的人口流入縣。數(shù)據(jù)顯示,神木常住人口自2020年的57.3萬人逐年增加至去年的58.41萬人,很難說沒有免費教育的“功勞”。
但不能否認的是,與大多數(shù)“舉全縣之力”發(fā)展教育的縣相比,神木是陜西首個千億縣,又是因煤炭起家的資源大市,財力上更顯充足。
在陜西省鄉(xiāng)村建設研究會副秘書長吳春娜2019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神木被歸類為陜西免費教育“富縣模式”代表,而寧陜則是“窮縣模式”的代表,政府將財政收入近四成投入教育。即便如此,寧陜仍然沒能阻止人口下降趨勢,到2023年常住人口下滑至僅5.9萬人。
不難看出,即便同樣是免費教育,教育水平不同,達成的目的不同,帶來的效果也可能存在差異。如吳春娜分析指出,在陜西,盡管表面上校際之間免費與免費是一樣的,但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而在熊丙奇看來,當免費教育年限的延長從單一省份擴展到全國,類似的差距可能會更加明顯,教育的質量也將變得更為重要。這不僅關乎硬件投入,還將涉及教育理念、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等一系列的問題。
事實上,神木的免費也沒能留住全部的學生,面對榆林甚至西安的名校,仍然有不少神木的學生愿意花高價就讀。
當然,相比于神木15年免費教育,目前學前教育階段免費仍是全國推進的重點,且“高質量的免費教育”一定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免費已在推進,高質量如何實現(xiàn)?熊丙奇指出,比如對于學前教育,就要進一步保障教師投入,提升課程活動的設計等幼兒園教育;對于義務教育,要推動個性化教學、小班化教學等。
記者|楊棄非
編輯|金冥羽?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