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qū)融媒體中心 2025-08-12 21:04:10
在成都世運會龍泉驛賽區(qū)青龍湖射箭場館中心,一本本靜靜擺放的意見簿,正書寫別樣的溫暖故事。
記者8月11日在場館里看到,這些原用于收集建議的頁面上,密密麻麻的手寫文字里,看不到半句抱怨,反而滿是來自全球運動員、技術(shù)官員乃至外交人員的真摯謝意,賽事的專業(yè)底色與人文溫度交融成動人風景。
一筆一劃,寫滿“國際好評”
“非常感謝親愛的志愿者們,感謝你們的熱情歡迎和周到的款待!”——反興奮劑委員會委員荷曼?蘭姆及其妻子,用質(zhì)樸文字的為志愿服務“蓋章”。
“很高興今天能在這個美麗的場館觀看射箭比賽,感謝你們的熱情款待!”——土耳其駐成都總領事館M.Mert Tokman總領事,以訪客視角點贊場館氛圍與服務。
翻開意見簿,這樣的留言不勝枚舉:來自土耳其、伊朗射箭隊員紛紛寫下“Thanks”,還有“Friendliness”“perfect”“good”等詞語高頻出現(xiàn)。不同的筆跡交織,卻藏著同樣的真誠——他們致謝的對象,是賽事期間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更是保障場館高效運轉(zhuǎn)的全體工作人員。
在青龍湖射箭場館,溫暖的故事每天都有:志愿者主動幫助殘疾人運動員進入休息室,主動為外籍選手當“移動翻譯”、主動為運動員尋找丟失物品……這些未被寫進意見簿的細節(jié),和紙上的感謝共同構(gòu)成了賽事的“溫度坐標系”。
意見簿外,有“看不見的感動”
意見簿的“角色反轉(zhuǎn)”,折射出賽事保障的“雙向奔赴”。
專業(yè)服務里藏著“繡花功夫”:志愿者提前學習多語種問候、賽事流程全流程演練,場館團隊細化餐飲、交通、賽事保障等環(huán)節(jié),讓各國來賓感受“中國效率”。
人文關(guān)懷中透著“龍泉驛溫度”:從為外國友人準備雙語指引,到及時響應外賓賽時咨詢服務,再到與外國運動員交換徽章、合影,細節(jié)里的暖意讓“賓至如歸”不再是口號。
這些手寫感謝,既是對賽會服務的肯定,更成為中外交流的“微縮窗口”。當全球目光聚焦龍泉驛,一場賽事的專業(yè)保障與人文關(guān)懷,讓這份“中國記憶”在來賓心中落地生根。
成都世運會圣火還在繼續(xù)燃燒,這本寫滿“溫暖”的意見簿,終將成為這場賽事珍貴的“遺產(chǎn)”。這些筆尖流淌的謝意,訴說著體育不止是競技,更是一場關(guān)于“人”的美好相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guān)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